新航

王耀武:国军第一等战将,曾打败粟裕,终败于初心
栏目分类
热点资讯
关于新航

你的位置:新航 > 关于新航 >

王耀武:国军第一等战将,曾打败粟裕,终败于初心

发布日期:2024-06-24 16:09    点击次数:135

1948年9月,济南城被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包围,镇守济南的是国军第二绥靖区司令官兼山东省主席王耀武。一个夜晚,王耀武正用无线电与已转至南京的妻子通话,约半个小时后,王耀武长吁一声,惆怅地放下了电话。

不久,济南告急,国军电令附近的黄百韬的整编师前往救援。黄百韬破口大骂:“大战当前,王耀武却与妻子婆婆妈妈打了30分钟电话,焉能不败!”

不久,济南城破,王耀武突围出逃,后被俘。更不幸的是,传来其妻子与副官席卷全部家产私奔的消息。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从头说起。

半个多世纪前,国军的军界曾经流传过这样一个说法,“三李不如一王”!三李者,指李仙洲、李延年和李玉堂;一王者,“宁碰阎王,不碰老王”的王耀武也。

王耀武,国军第一等将领,抗日名将,他所率领的74军在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获得了国军最高奖励飞虎旗,也被称为抗日铁军,74军也是国军五大主力之一。

相比于其他王牌部队,74军的基础并不好,不过王耀武却极善治军。在王耀武的训练下,74军成为王牌部队。

那为什么把三李一王放在一起比,因为这四人都是黄埔系的山东籍著名将领。

不过论资历,反而是王耀武最浅。他出身黄埔三期,而三李都是一期学长,早年的军衔也都比他高。

然而到了抗战结束时,王耀武已经成长为第四方面军的司令长官,与国军元老卢汉、张发奎、汤恩伯并驾齐驱,手里的部队不是王牌也是嫡系。三李虽然官也做得不小,但风头早已不敌老乡王老弟。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选将,派往山东主政一方,弃资深的三李不用,偏偏安排王耀武任山东省主席兼第二绥靖区司令官,于是 “三李不如一王”之说正式出炉。

不过,能打仗的多了,王耀武何许人也,究竟何德何能,让蒋介石如此青睐宠信?

1904年,王耀武出生于山东泰安一个农民家庭,因父亲和哥哥相继早逝,王耀武跟着母亲相依为命,在天津打过杂工,还在上海一家糖果店当过售货员。

童年的经历让他早早就学会了各种生存之道,善于察言观色,八面玲珑。

在跟各种人打交道的过程中,王耀武逐渐发现,在那个乱世要想飞黄腾达,当兵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职业。因此,1924年,王耀武南下千里,报考了黄埔军校第三期,被顺利录取。

有意思的是,王耀武当兵都没有忘记自己在生意场上的行为准则,他入学之后训练十分刻苦,也十分热爱学习,但是也很会来事,频繁的给一些一期二期学长送礼,还给自己的教官送礼,所以当时很多人都很喜欢他。

良好的人际关系,应该从那时就打下了基础。放在现在说,就是智商情商俱佳!

1925年9月,军阀陈炯明占领潮州、汕头,计划进犯广州。国民革命军于10月1日开始第二次东征。这次东征,以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和学生军的教导团为主力,并动用了黄埔三期的学生。

这时的王耀武还未毕业,参加第二次东征过程中,作战勇敢,表现突出。东征胜利后,所属部队驻在潮州、汕头一带休整,后来又进驻福州,王耀武任宪兵营第一连连长。

在福州期间,王耀武遇到了他生命中的另一半。当地法院有个郑推事,对王耀武十分欣赏,要把自己心爱的女儿嫁给他。王耀武和他的女儿一见面,也是相见恨晚,郎有情妾有意。于是,王耀武迎娶郑宜芝(别名郑宜兰)为妻。黄百韬所说王耀武与妻子通话30分钟之事,指的就是郑宜兰。

众所周知,黄埔军校是蒋介石起家的基础,蒋校长对黄埔学生非常器重,什么好事都优先考虑他们。因此,能力出众的王耀武也很快就引起了蒋介石的注意。

王耀武第一次崭露头角,是在第二次北伐时期。

1928年,国民政府开始第二次北伐。5月,王耀武和李延年等人带兵进入济南。没错,就是济南,是起点,也是终点,这个令王耀武魂牵梦绕的地方。

不过,那时的中国没有主权,血腥的日本人出现了。

他们害怕北伐成功后,苦心经营十几年的东北和华北许多特权都会丧失。因此在5月3日,派日军强行进入济南,大肆屠杀国府办事处成员,制造了震惊全国的济南惨案。

面对奇耻大辱,蒋介石却忍气吞声,下令北伐军撤出济南,让无数国人扼腕长叹!

当时,摆在王耀武面前的路有两条,要么遵守命令撤退,要么就打到底,长一长中国人的志气!

这时,王耀武的智慧就显现出来了,他实际上是选择了第三条路,什么路呢?

王耀武没有违抗军令,决定率兵撤退。日军已经习惯国军一击即溃的作风了,不过这次他们嫌打得不过瘾,于是穷追不舍。

王耀武的目的达到了,脾气也上来了,小日本太嚣张,给我狠狠地打!立即下令断后,掉头给日军以迎头痛击!这样,既没有违抗军令,又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尊严,一举两得!

因为王耀武的这个举动,让蒋介石对他刮目相看,开始着力培养他。

当然,这次只是王耀武的小试牛刀,真正让王耀武一战成名的,还是在让我们心痛的谭家桥。

1934年,谭家桥战斗,红军最年轻的军团长寻淮州战死,红10军团长刘畴西、浙皖赣边新苏区负责人方志敏等被俘,未来的第一大将粟裕率余部败走,转入游击战。这对当时年轻的红军来说,是矢志难忘的痛楚。

不过还好,王耀武的发家资本不算太血腥。寻淮洲是受炮火重伤,转移时伤重牺牲;方志敏是后来被叛徒出卖被俘。炮火无情,谁也没有针对谁。王耀武不算是直接凶手,但的确是最大促因。

不过,彻底让王耀武大红大紫的,无疑还是抗日战争。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王耀武时任第51师师长,与俞济时的第58师合并,组成了赫赫有名的第74军。

这里要提一下俞济时,这是王耀武的贵人。俞济时是蒋介石的外甥,还是黄埔一期高材生,因此受到了蒋介石的无限信任,任命他担任自己的贴身侍卫,历任警卫团团长、警卫师师长。

只要是人,无论在哪里,都离不开关系。第74军成立后,俞济时就任第一任军长,因为他跟蒋介石的关系,第74军也得到了重点照顾,装备都是最先进的。

不论是淞沪会战,还是南京保卫战,兰封战役,王家岭战役,王耀武的51师都表现出了强悍的战斗力。

1939年,王耀武升任74军军长,后来他将这支部队带上了巅峰,成为国民党军五大王牌军之首。

王耀武当上74军军长之后,不仅加强练兵,还把生意人出身的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甚至把生意做到了日占区,开起了罐头厂,饼干厂,被服厂,最后他用赚来的钱来为自己的部队购置装备,加强部队的战斗力。74军官兵很多人买的生活用品都是以非常便宜的价格从王耀武的工厂里买来的,所以官兵们都很拥戴他。

这种自给自足的感觉是不是很有些南泥湾精神!很怀疑后来三五九旅是不是跟他们学的。

1941年的上高会战中,仅王耀武指挥的74军就击毙日军5000多人,日军为了阻挡74军的追击,释放大量的毒气弹。74军官兵在中毒的情况下,依然穷追不舍,最后将日军34师团少将指挥官岩永给打死了。

此后,王耀武又率部参加了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等战役。

1944年,王耀武升任24集团军总司令。1945年,王耀武升任第四方面军司令官,这位年仅40岁的黄埔三期生已经和张发奎,薛岳等国民党军的元老级人物平起平坐了。

除了在战场上功勋赫赫外,王耀武在生活中也是长袖善舞,八面玲珑,不管是上级还是下属,都对他赞不绝口。

众所周知,国军的贪腐不是什么秘密,连蒋介石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王耀武身处其中,绝难出淤泥而不染。

不过,王耀武拿来的钱,并没有像别的将领那样花天酒地,而是都拿去上下打点,还是经常接济部下,大家都对他非常满意。

这一点,王耀武倒是跟他的山东老乡戚继光很像!想想张居正和戚继光的关系,腐败和无能并不是同义词。

王耀武的一贯想法,打点关系目的是方便做事,只有做好了事,才有机会继续成长。明白人!

为了74军的发展,王耀武可以说是呕心沥血。在蒋介石面前,他是执行力坚决的下属;在老蒋亲信面前,他彬彬有礼,说话非常客气,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当然,对这些上级身边的人,送钱也是少不了的,当时国府中很多人都得过王耀武的好处,自然也帮他说了不少好话。

所以在上高会战结束后,王耀武甚至压了陈诚一头。

国军准备换装一批苏械装备,当时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第74军,另一个是同样大名鼎鼎的第18军。

第18军是陈诚起家的部队,陈诚也对这支部队非常重视,有什么好处都想着它。按理说,王耀武是争不过陈诚的,但结果却是王耀武赢了,足见王耀武的人缘之好。

不过,事物发展的规律往往是盛极而衰。王耀武那时一定没想到,那人生辉煌的顶点,也是他耀眼军事生涯的终点。

抗战胜利后,解放战争爆发。王耀武入主山东,着手制定并实施了《山东省政府施政纲领》。

1946年初冬,王耀武携全副美式装备,打通了胶济、津浦两线,国民党在山东省的军事力量一时大增。

不过,这只是表象。他那曾经的手下败将,饮恨已久的粟裕,也等他很久了。

1947年2月,莱芜战役。

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山东省临沂以南至莱芜地区对国民党军发动了莱芜战役。

粟裕放弃临沂,诱使李仙洲冒进。王耀武发现李仙洲轻松拿下临沂,对解放军意图产生了怀疑,他感到李仙洲军团有危险,下令军队开始撤退。

这是王耀武比蒋介石、陈诚高明的地方。他判断对了,实际上,当他的军队开始撤退的时候,解放军方面的将领也急了,纷纷要求出战。

但是粟裕经历过寻淮洲用鲜血带来的教训,早已用兵如神,不会急于冲锋。

粟裕下令不许动,战略上也很有预见性:就算王耀武不打,蒋介石和陈诚肯定要打,他们会把大餐送回来的。

他的判断果然没错。陈诚发现李仙洲军团在后退,又发现华野架设的浮桥,立即认定粟裕部要北渡黄河。

他一面斥令王耀武不准后缩,一面又直接命令北路前敌总指挥李仙洲,要他确保新泰、莱芜阵地,堵住胶济路一线。

这样,仅仅过了一天,李仙洲又被陈诚送回了粟裕的嘴边。

此后,粟裕巧妙设围,将李仙洲困在莱芜,李仙洲部下整46师师长韩练成是我们布置的内线,临阵突然失踪,加剧了其军队的指挥混乱,最终,李仙洲被粟裕的华野包了饺子,全军覆没。

这一番折腾,王耀武手下几乎没兵了,只剩下济南城。接下来就看解放军到处冲杀,各处的保安团纷纷被歼,王耀武也无可奈何,一年来辛辛苦苦打开的局面全部泡汤。

另外,王耀武虽然位高权重,不过他的王牌74军却早已交到了张灵甫手上,成为整编74师。追随王耀武驻守在山东的是一批10万余人的杂牌军。

1947年5月,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在沂蒙山区发动了孟良崮战役。原74军老将李天霞一度消极援救,张灵甫命丧孟良崮,整编74师全军覆没。王耀武十几年心血毁于一旦,大受打击,意志消沉。

孟良崮战役之后,粟裕指挥的华野又先后取得了沙土集和豫东等战役的胜利,华东的战局大为改观。

尤其是在1948年7月13日,华野的许(世友)谭(震林)兵团一举攻克济南、徐州之间的兖州之后,王耀武据守的济南真正成了一座孤城。

但即使是杂牌军守护孤城,由于王耀武的指挥,一样不容小视。粟裕从来没有小瞧这个让他刻骨铭心的对手,华东野战军拿出了20万主力野战军对付他。

作为战区司令的王耀武,他非常清楚当前的形势,济南已经成了孤城。

王耀武是一个聪明人,在济南战役之前,他已经隐隐约约地预感到了危机。其实,他并不想死守济南,而是想把部队撤到徐州去。

历史证明,这才是一步活棋。可是蒋介石不同意,认为济南政治地位重要,命令他必须死守济南。

当然,蒋介石也给了王耀武留了张底牌,就是一旦济南战起,他会让杜聿明带17万人救援。甚至,必要时自己亲自出马。

不过王耀武没太敢指望这个底牌,他只要求把自己的旧部整编83师周志道部空运到济南,还要求空运重新编整的新74师。

王耀武的盘算是,用这个自己亲手训练出来的旧部守机场,只要守住20天,共军不撤退就要被包饺子了。而且只要机场在,空运物资不断,援军不断,济南就能守住。

1948年9月16日,济南硝烟战起。在城东,双方展开了拉锯大战。在城西,解放军主力全面猛攻,王耀武死守待援。

很快,杜聿明如约带着援军杀近济南,王耀武的希望在即!不过,杜聿明在路上遇到了已经静候多时的粟裕和18万大军。

粟裕其实出发之前就知道了杜聿明的存在,所以在济南战役发起前,粟裕曾作出三个作战方案,并且将三个作战方案汇报给中央,同时也说明了这三个方案的优势和得失,最终粟裕选择了第三个作战方案。

三个方案是:

1、围点打援,重点打援。

2、阻敌增援,重点是拿下济南,阻击援军救济南即可。

3、打援与攻城同时进行。

大家都知道粟裕大将打仗大开大合,敢于冒险,常常出奇制胜,他留下的这18万人就是为了阻击杜聿明准备的,而且是由他亲自带队。负责攻打济南的总指挥是许世友。

在作战途中,杜聿明一直摇摆不定,所以他命令部队只是象征性地攻击一下便停止了前进的脚步。

因为不管他是否成功阻击粟裕,这件事情都对他毫无益处,如果战败损失惨重,他难逃厄运,如果济南成功保住,他也没有功劳。种种考虑之下,最终两军部队没有进行激烈交锋。

然后,令粟裕和杜聿明都意想不到的是,在济南战役的关键时刻,镇守济南南西区防区的吴化文部城西临阵起义,战略机场失守,成了压倒王耀武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19日打到22日,王耀武司令部所在省政府已经遭到解放军炮击。王耀武遂在北极庙西侧成仁祠设司令官指挥部,与依然在省府的参谋长指挥部成犄角之势。

23日到24日,外城逐步失守,到24日上午,王耀武只能控制大明湖北岸不足一平方公里的狭小区域,整个区域全部在解放军步枪射程内。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王耀武的指挥依然没有乱,其军事能力可见一斑。王耀武下令提前开饭,然后指着“成仁祠”的匾额,对部下说的却是“此不同于抗日,不必萌发轻生的念头”,要大家各自珍重。然后自己还打算带一个营出去,回去向校长交差。

其实,当时王耀武还是有机会挽回败局的,但王耀武不再坚定的信念和国军的各自为阵的作风,断送了最后一线希望。

在济南布防崩溃前夕,王耀武紧急向敌高层请调援军。而这时,黄百韬的整编师就在附近,令人蹊跷的是,黄百韬拒绝出兵,断言王耀武必败。

原来,在我军兵围济南城时,黄百韬部截取到一段电波,发现王耀武已经通过无线电的方式,与远在南京的家人进行了一次长达半个多小时的对话,王耀武在电话中嘱咐了妻子各项事宜,并且事无巨细都交代一番,整整说了半个小时。

用黄百韬的话来说:“大战当前,王耀武却与妻子婆婆妈妈打了30分钟电话,焉能不败!”

还有一点原因,王耀武厌恶内战,他在济南战役末期,眼看守城无望的前提下跟自己身边的人交代:“这是内战,不是打日本人,我们能撤就撤。”

结局不出黄百韬所料,仅用8天,济南就被一战而下,拉开了最后战略决战的大幕。王耀武化装突围,出城逃跑,跑到寿光的时候被解放军俘虏,开启了自己的战犯生涯。

济南城破之前,蒋介石给王耀武下达命令,要求杀掉监狱里关押的所有解放军俘虏和地下党员。不过,素有明白人之称的王耀武是这样做的。

第一就是将全城老百姓都疏散出去,防止战火伤及无辜,他并没有像其他国军将领一样选择把老百姓当成自己的挡箭牌。

第二就是打电话给军法处和军事监狱,要求释放所解放军战俘,地下党员还有其他政治犯。并为所有的解放军被俘军官发放了五元的路费,士兵为三元。

为了避免特务迫害战俘,王耀武还让自己的心腹,谍报组长毛学谦亲自去在看,前往协同处理,违者军法处置。

为什么呢,当时他手底下还有人说要和解放军死拼到底,但是王耀武却告诉他们,这是内战,不是打日本人,并没有必要血拼到底。

比较有意思的是,王耀武被俘之后,当时解放军官兵本来以为可以从他家里搜出大量的财宝,但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却搜出了两台美式拖拉机,后来王耀武说是准备打完仗回家种地用的。

有语云:温柔乡乃英雄冢。王耀武的结局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一点。大战当前,哪容分心!而那位令他牵挂不已的发妻,后来又怎样了呢?

济南战役之前,王耀武把郑宜兰以及其他家眷送到南京,之后特意在电话里叮嘱了30分钟,事无巨细都给妻子交代了一遍。事后想想,王耀武也应该预感到了自己的结果。

郑宜兰到南京后不久由王耀武的副官王相宾上校陪同前往香港,前往香港时带走了王耀武所有的财富。

关于结局,坊间有一种说法,甚为疯传。国军名将王耀武在济南战役中被俘,他的妻子居然跟王耀武的副官结成夫妻,一起背叛了王耀武。不止于此,他们还卷走了王耀武的很多财产。

这种说法挺适合大家茶余饭,用于消遣,所以被津津乐道。瞧,王耀武英明一世,堂堂山东王,又是一位铁骨铮铮的抗日名将,到头来自己成了阶下囚,老婆是人家的,财产也是人家的。好不凄凉!

为什么会有这个说法,源于沈醉,他曾经在《战犯改造所见闻》中提到,郑宜兰到香港后与王相宾私奔。王耀武得知后气得半身不遂,不久离世。

这是真相吗?军统的大特务,话只能信一半。改成保密局以后,保密工作做了一些,八卦工作也是不少。

与副官一起赴港是真,私奔是扯。兵荒马乱的年代,没有人保护,一个妇道人家,如何长途跋涉!

王耀武平时为人谦逊随和,在生活作风上也很有军人本色,与发妻相敬如宾,忠贞不渝,一共生育了七个子女。他是一个负责的丈夫,一个负责的父亲,济南战役之前,他将老母亲、妻子和孩子们托付给了一位亲信副官,把他们安置在青岛。

王耀武被俘后,妻子带着他的孩子们去了香港,后来又远赴中美洲,终老哥斯达黎加。

但沈醉的说法,很快传开。面对外界的谣传,王耀武的女儿王鲁云,曾多次公开辟谣。1965年,经过周总理的特批,王鲁云回国,见了父亲王耀武一面。

王鲁云当时也生活在香港,她透露母亲的确跟副官王相宾一起来到香港,但是和副官在一起,根本没可能。

想想也是,王耀武夫妻如果关系不好的话,哪能生7个孩子?在王耀武后人的回忆中,他们夫妻关系很好,相敬如宾,王耀武经常向妻子吐露自己的心声,“这一腔热血竟洒何地?”

不过王耀武被特赦后,经国家有关方面与郑宜兰取得联系后,却拿回了一纸离婚协议书。

为什么呢,据王耀武的女儿王鲁云说:因为种种原因,母亲未能回国,与父亲离婚,目的仅是为了方便王耀武开始第二段婚姻。

在这之后,郑宜兰与王耀武再无往来,晚年的郑宜兰一直单身一人,没有再婚,她在香港居住一段时间后移居哥斯达黎加,之后一直与儿女们生活在哥斯达黎加。1981年,郑宜兰因病去世,终年73岁。

郑宜兰与王耀武离婚后,经过组织安排,王耀武娶了第二任妻子。王耀武的第二任妻子名叫吴伯伦,她是北京82中的教师。吴伯伦陪伴王耀武度过了晚年,并为王耀武养老送终。1968年,王耀武因病去世后留下吴伯伦独自一人生活。

王耀武去世之前曾经告诉自己的女儿王鲁云要抚养吴伯伦,晚年的吴伯伦一直由王鲁云提供生活费,之后吴伯伦因精神病去世。

往事悠悠,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无人能置身其外。国共战将各为其主,能坚守的,还有那份初心!

末了,缅怀下寻淮洲,那王耀武成名之路上红军最年轻的军团长。

2009年9月,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党和人民评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寻淮洲位列其中。

今天,在湖南省浏阳市社港镇,少年寻淮洲生活的那处小村庄,已经更名为淮洲村。村口,寻淮洲雕像巍然挺立。

“淮洲”出自诗经《小雅·鼓钟》:“鼓钟伐鼛,淮有三洲,忧心且妯。淑人君子,其德不犹”,意为:敲起乐钟擂起鼓,乐声回荡在三洲,我心忧愁又悲切。遥想善良的君子,美德无瑕垂千秋。



首页 | 关于新航 | 业务范围 | 最新动态 | 联系我们 |

Powered by 新航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