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他趁着妻子出差,偷偷把一管液体灌入刚满一岁的儿子嘴里。看
发布日期:2024-09-02 04:00 点击次数:104
1959年,他趁着妻子出差,偷偷把一管液体灌入刚满一岁的儿子嘴里。看着儿子天真的笑容,他流着泪吻了吻儿子:儿呀,为了亿万孩子的健康,爸爸只能这么做了!爸爸对不起你。
国多地暴发了大规模的脊髓灰质炎疫情,特别是江苏南通,疫情尤为严重,导致1680人突然瘫痪,其中大多为儿童,更有466人因此丧生。
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迅速蔓延至全国多个城市,如青岛、上海、济宁、南宁等,一时间,脊髓灰质炎成为全国人民心中的阴霾。这种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俗称小儿麻痹症,主要攻击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肌肉萎缩和瘫痪,且无法治愈,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他站在自家的小院里,手中紧握着一管淡黄色的液体,那是他倾注了无数心血研制出的脊髓灰质炎疫苗试验品。他的目光时而落在手中的疫苗上,时而望向在院子里嬉戏的刚满周岁的儿子,心中五味杂陈。
顾方舟,一位在病毒学领域深耕多年的博士,刚从苏联留学归来、在病毒学领域有着深厚造诣的顾方舟临危受命,挑起了研发脊髓灰质炎疫苗的重担。
疫苗的研发过程充满了艰辛与挑战。顾方舟和他的团队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成功研制出脊髓灰质炎液体活疫苗,并在动物试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疫苗的安全性还需要在人体上进行进一步验证。这一步,对于任何一位科研工作者来说,都是巨大的考验。
顾方舟深知,这一步的重要性,也深知其中的风险。他犹豫过,挣扎过,甚至想过自己先试药。但是,他更明白,只有真正验证疫苗在婴幼儿身上的安全性,才能让更多的孩子免受疾病的侵害。于是,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让自己的儿子成为疫苗的试验对象。
这个决定并非轻率之举。顾方舟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也明白一旦失败,他可能会失去自己的儿子。但是,他更清楚,如果成功,他将为亿万孩子的健康带来希望。这是一种怎样的抉择?是对科研的执着,还是对父爱的伟大牺牲?或许,两者都有。
趁着妻子出差的机会,顾方舟决定行动。他小心翼翼地将疫苗灌入儿子的口中,看着儿子那无邪的笑容,他的心在颤抖。他轻轻地吻了吻儿子的额头,泪水顺着脸颊滑落:“儿呀,为了亿万孩子的健康,爸爸只能这么做了!爸爸对不起你。”
接下来的日子,顾方舟每天都生活在煎熬之中。他时刻观察着儿子的反应,生怕出现任何异常。幸运的是,儿子并没有出现任何不适的症状。这一发现让顾方舟既欣喜又激动,他知道,自己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这只是一个开始。顾方舟知道,要真正推广疫苗,还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和数据支持。于是,他开始了更加艰辛的工作。他带领团队奔赴全国各地,进行疫苗的推广和接种工作。他们走遍了偏远的山村和落后的地区。随后,更多的孩子参与了疫苗的临床试验,均取得了成功。
在这个过程中,顾方舟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挑战。有时,是恶劣的环境和艰苦的条件;有时,是家长们的疑虑和反对;有时,甚至是生命的威胁。但是,他从未放弃过。他用自己的行动和坚持,赢得了人们的信任和尊重。
疫苗的效果逐渐显现。越来越多的孩子接种了疫苗,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也逐年下降。顾方舟的名字也开始被人们所熟知和传颂。他被誉为“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英雄。
对于顾方舟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看到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他知道,自己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科研的价值和父爱的伟大。每当看到儿子活泼的身影和天真的笑容时,他的心中都充满了满足和欣慰。
几十年过去了。顾方舟已经从一个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但是,他的心中依然充满了对科研的热爱和对孩子们的关怀。他时常回忆起那个初夏的午后,自己偷偷给儿子试药的情景。那时的他,既是一个勇敢的科研工作者,也是一个深爱着孩子的父亲。
如今,脊髓灰质炎已经在中国大地上基本消失。这一成就的背后,凝聚着顾方舟和他的团队无数的心血和汗水。他们的努力不仅拯救了无数孩子的健康,也为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每当有人提起顾方舟的名字时,人们都会肃然起敬。他们知道,这位老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科研精神和父爱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