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航

阎锡山在台湾的最后十年:三餐以咸菜馒头为主,墓地朝向山西老家
栏目分类
热点资讯
最新动态

你的位置:新航 > 最新动态 >

阎锡山在台湾的最后十年:三餐以咸菜馒头为主,墓地朝向山西老家

发布日期:2024-07-11 19:16    点击次数:182

阎锡山

阎锡山

(这是一组反映阎锡山晚年生活情况的照片,真实再现了阎锡山在台湾的最后十年。)1949年12月9日,“山西王”阎锡山带着几名贴身侍卫和一些黄金,在四川成都乘坐飞机逃往台湾。

阎锡山一到台湾,就准备大展拳脚,他在岛内四处进行演讲,但是蒋介石早已准备大权独揽。1950年3月1日,蒋介石恢复“总统”职务,他开始全面任命亲信担任要职。在这样的背景下,阎锡山很识趣地辞去了职务。

阎锡山

对于阎锡山的辞职决定,蒋介石假惺惺地表达了感谢,他后来在公开场合说:

“自三十八年底及三十九年初……挽救无术,人心迷惘,莫可究极……疆吏电降,其土崩瓦解之形成,不惟西南沦陷,无法避免,即台湾基地,亦将岌岌欲坠,不可终日……当此之时,幸有阎院长锡山,苦心孤诣,撑持危局,由重庆播迁成都,复由成都迁移台湾,继续至当年三月为止,政府统绪,赖以不坠者,阎院长之功实不可泯。”

阎锡山辞职后,他从台北市中山北路1段105巷16号搬到丽水街8号,但是居住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周围街道噪音太大,严重影响休息。于是,阎锡山又开始寻找新的居住之地,最终选择来到台北郊区阳明山边的菁山居住。

阎锡山故居

那时菁山是日本殖民台湾时没有建成的茶园,位置特别偏僻,四周荒凉无比,没有村落,没电、没自来水,房屋也要靠自己搭建,距离最近的公路都需要步行半个小时。阎锡山拿出一些黄金奖赏侍卫,并找了一些力工们帮忙搭建房屋。

起初,因为从外地运送物料困难,阎锡山便提出就地取材,修建了几间茅草屋供他和侍卫居住。阎锡山很满意,他在日记中写道:“其地为废耕之茶园,杂草及胸,道路坎坷,无电灯电话,饮用山泉,距山仔后公路步行三十分钟,建筑茅屋,从事著述,人以‘菁山草芦’名之。”

阎锡山故居

尽管条件简陋,可阎锡山却很享受这种安静的生活,开始了长达“10年隐居,10年著作”的生涯。但是,这种茅草屋夏天酷热,又无法抵御台风的侵袭,短短一年后阎锡山又出资修建了砖石结构的房屋,并要求按照山西老家窑洞的风格修建。对于这个决定,阎锡山在日记中写道:

“我问台湾同胞:‘台湾为什么没有窑洞?’他们说窑洞有三个缺点:一潮湿;二空气不流通;三怕地震。适于北方不适于台湾。这三个缺点经研究完全可补救:使用洋灰就防止了潮湿;开前后窗户就能使空气流通;至于防地震,窑洞与楼房性质一样,是看建筑上的设施如何,我遂动念建筑一所窑洞。台湾房屋,中国式、西洋式、日本式均有,特取三式所长融合为一,为台湾同胞作试验。”

阎锡山和好友讨论书稿

当新居建成后,阎锡山命名“种能洞”,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频年迁播异乡,最难忘三晋云山,六朝城郭;今日欢欣佳节,且来看淡江春水,横海楼船。”阎锡山来到台湾时已年过花甲,对个人财富早已没有了追求,加上主要过着闭门谢客著书的生活,他的日常生活也非常规律。

阎锡山每天的作息安排是这样的:每天早上7点起床,吃饭后便坐在桌子前写作,一直到午饭才停止;午饭过后,上床休息两个小时,起床后思考问题或者接待来访客人;晚上10点准时上床睡觉。

对于自己的日常饮食,阎锡山要求则更为简单,一日三餐以馒头咸菜为主,偶尔加一个鸡蛋作为营养补充所需。那时阎锡山还让侍卫等人在“种能洞”附近开垦了一块荒地,用于栽种一些蔬菜。

阎锡山

另外,阎锡山虽然子女众多,可都在国外,这意味着他身边无一子女,直至病逝时也是如此。笔者注意到,阎锡山晚年终于看淡了一切,把全身心都投入写书当中,即便后来他病重无法自行提笔,他也坚持口述,并让秘书代笔。

秘书回忆时说:“晚年的老阎话不多,除了写书,生活细节不甚注意。”1960年5月23日,阎锡山在台北病逝,终年78岁。阎锡山早已留下遗嘱,共有七点:

“一、丧事宜俭不宜奢;二、来宾送来的挽联可收,但不得收挽幛;三、灵前供无花之花木;四、死后早日出殡不作久停;五、不要过于悲痛放声大哭;六、墓碑上刻日记第100段和第128段;七、七日之内每天早晚各读他的《补心灵》一遍。”

蒋介石吊唁阎锡山

另外,阎锡山还给自己写了一副挽联:“有大需要时来,终能成大事业;无大把握而去,终难得大机缘。”阎锡山万万没想到,自己生前门可罗雀,死后却享受了盛大葬礼。当阎锡山去世消息传出后,蒋介石立即指示以何应钦为首的治丧委员会,他还亲自当场致哀,并赠送“怆怀耋勋”匾额。

按照阎锡山的遗愿,他的墓地位于距离故居几百米处山坡上。从墓地整体情况来看,坐东南朝西北,朝向山西老家。相比其他国民党政治人物,阎锡山墓地维护的很好,这是因为有一名侍卫一直在维护。

这名侍卫就是张日明,他从15岁便跟着阎锡山,一直深受信用。阎锡山在世时有20多名侍卫,随着他的病逝,除了张日明愿意留下,其余侍卫都下山各谋出路。墓地是阎锡山生前亲自选址的,圆形的坟冢上用水泥制作的“世界大同”四个大字,前面高大的墓碑上刻着“阎伯川先生之墓”。

阎锡山墓地

阎锡山晚年很清楚自己无法回到大陆叶落归根,所以他希望能魂归故里。当阎锡山葬礼结束下葬后,张日明便选择留下来照看旧居和守墓,这是他自愿做的,而且没有任何工资报酬。张日明如今年过九旬,他的子女承担了父亲的工作。



首页 | 关于新航 | 业务范围 | 最新动态 | 联系我们 |

Powered by 新航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